開欄語
工業是高質量發展的脊梁與硬支撐。
今年以來,泉州將“大抓工業、齊抓工業”作為引領工程,匯聚強大合力,工業經濟“壓艙石”“頂梁柱”作用日益凸顯。
當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全力大拼經濟、大抓發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扎實推進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加快建設新型工業化強市。
即日起,泉州晚報開設“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專欄,聚焦各縣(市、區)領導掛鉤服務重點工業企業的創新做法與亮點成效,全景展現泉州推進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的生動實踐,推動各地互學互鑒、比學趕超。
去年GDP超1.3萬億元、增速領跑全國萬億城市的泉州,正將刻入骨髓的“愛拼敢贏”基因,轉化為推動工業質與量“雙倍增”的強勁引擎。
今年年初,聚焦省委“奮勇爭先、再上臺階”要求,泉州全面啟動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最新數據印證了堅實基礎:1—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九大千億制造業全線飄紅,工業投資勁增23.4%,為工業經濟穩健前行注入澎湃動力。
復雜變局下,韌性何來?答案就在“拼”字! 以重點工業企業掛鉤服務機制為紐帶,市、縣領導帶頭,腳步丈量2287家次企業;554件急難愁盼,超90%高效辦結——這場年初掀起的“服務革命”,正打通產業倍增的關鍵脈絡。其背后,是泉州圍繞“四鏈融合”繪就的清晰“作戰圖”,是梯度培育、靶向施策全域“開花”的精準攻堅,更是萬千企業追“智”逐“新”、鏈式協同“拔節生長”的生動實踐。
作為“晉江經驗”發祥地,泉州戰鼓再擂——以“拼”的昂揚姿態,鎖定未來五年企業數量與質量“雙倍增”目標,在萬億級新起點上奮力攀登高質量發展新高度。□融媒體記者 黃文珍 陳云青 魏曉芳 邱和軍
繪就倍增“作戰圖”:
“四鏈融合”強引擎 梯度培育促躍升
從一雙鞋、一件衣服、一片紙、一個水龍頭起步,泉州民營經濟在“晉江經驗”指引下,已培育出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九大千億制造業產業集群,匯聚工業企業超700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超7000家。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泉州以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破局,旨在經濟新常態下鞏固優勢、激發動能。如何實現五年內量質齊飛,讓企業吃下“定心丸”?泉州的解題思路清晰堅定:
——分層培育,構建“金字塔”梯度發展格局。市級緊盯“塔尖”企業,通過市、縣兩級領導掛鉤、市直部門包片等方式,“點對點”精準服務,打造鏈主企業矩陣;縣(市、區)聚焦“塔身”“塔基”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形成“大企業建生態、中企業強筋骨、小企業快成長”梯度發展格局。
——分類施策,打造“靶向式”精準服務模式。以“規模分層、行業分類”為施策方向,針對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不同規模,以及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不同賽道企業需求,通過“滴灌式”資源配置和“靶向化”服務升級,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觸達、適配有效。
——分步突破,實施“階梯式”戰略躍升路徑。按照“一年筑基突破、三年攻堅提質、五年倍增躍升”節奏,分設3個階梯突破路徑,實現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從數量規模倍增向質量價值倍增階梯式躍升。
產業倍增“作戰圖”一經繪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干部”的企業幫扶“大會戰”迅速打響。2月5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出臺方案,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起重點工業企業掛鉤服務機制,市四套班子領導密集下沉一線。市委主要領導帶隊先后走訪調研安踏集團等重點工業企業,現場協調解決項目建設、招商政策、增資擴產等存在的困難問題,強調要圍繞增資擴產、招商引資、紓困解難、對接資源和爭取政策等領域,以更好的要素保障和發展環境,服務企業發展。市政府主要領導前往九牧廚衛等掛鉤企業,現場協調交辦以舊換新政策落實及用地要素保障等問題,強調要加大一線辦公力度,主動靠前服務,拿出實招硬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相關縣(市、區)同時安排縣級領導對應市領導掛鉤服務企業,按照一級帶一級的要求,形成大抓工業、齊抓工業的鮮明導向和強大合力。
這場始于今年年初的“服務革命”,正以燎原之勢席卷泉州大地,助力打通產業倍增的“任督二脈”。車間成為政企溝通的“圓桌”,讓問題解決在一線、政策落實在一線:從拿地開工到主體竣工試投產僅用數月時間,這是福建極利水性超纖絨建設項目創造的又一“泉州速度”;面對企業增資擴產需求,服務專班多方協調,幫助福建科立訊通信有限公司租賃到1700多平方米的廠房,助力企業突破發展邊界;工業倍增政策“大禮包”讓泉州千品千藝有限公司輕裝上陣,將更多資金“彈藥”投入到設備更新當中。“工業倍增行動有力地提振了我們的發展信心。”福建省海佳集團總經理林玉科說,出海拓市場是他們今年的重中之重,“預計今年出口額將比去年增長兩到三億元。”
攻堅行動全域“開花”:
政策“組合拳”發力 因地制宜激活力
縣域是“倍增行動”的主戰場。今年以來,以“專班推進、清單管理、閉環服務”為抓手,各縣(市、區)因地制宜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實施方案”破土而出,將問企于需的服務觸角延伸到生產一線,以務實作風拼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政策“組合拳”,打響工業倍增“發令槍”。晉江市聚焦規上工業企業,組織開展企業分布情況、成長潛力和產業空間承載能力等調查摸底,建立重點工業企業培育庫,并在出臺《晉江市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基礎上,結合新一輪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修訂,出臺重點工業企業產值首超分檔獎勵條款。洛江區錨定“智造洛江”目標,以實施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為抓手,打出政策“組合拳”,細化落實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32條”政策措施,實現工業經濟量質齊升。永春縣圍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目標,新出臺22條鼓勵支持工業企業發展措施,從智改數轉、強企培育、專精特新發展等維度,全方位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技改“攻堅戰”,激活產業攀升“新引擎”。緊盯泉州市獲批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契機,安溪縣出臺《安溪縣重點工業企業倍增行動方案》,在全縣范圍擇優篩選100家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并從用電用氣、技改投入、技術攻堅等方面制定14條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拿出“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增資擴產專項行動,強化鏈條招商,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同時在上海設立科創飛地,探索“雙基地、雙身份、雙培養、雙實踐”人才培育模式,創新“候鳥工程師”循環引才機制,實現人才“研發在上海、創業在泉州”的柔性流動。
組專班搭平臺,優化營商環境“軟土壤”。南安市圍繞3個“51”培育計劃和“四維協同”培育生態,針對頭部、腰部、尾部及潛力企業分類施策,推出24項精準措施,共同構建“頭部引領、腰部支撐、尾部儲備、升規育苗”的企業梯隊培育發展格局。今年以來,南安梯隊培育體系初顯成效:1—5月,該市累計產值超億元規上工業企業達28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臺商區建立領導掛鉤機制,對52家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實行“點對點”服務,搭建“學術+產業”平臺,組織企業家參與北京大學研修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石獅市緊抓產業鏈和市場集聚區提升兩條路徑,打造“采購全球化、生產智能化、服務生態化”的供應鏈體系,落地圓通福建總部、韻達福建總部等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項目。
拓展招商版圖,為工業倍增注入“新動能”。豐澤區設立5億元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投資長揚科技等項目,帶動簽約優必選人形機器人等56個項目,總投資534.7億元。德化縣梳理產業鏈圖譜,瞄準長三角等先進地區,積極引進工業項目,上游引入投資70億元的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德化園)項目等,中游引入投資17億元的廣智創新(德化)陶瓷先進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等,下游引入投資1.2億元的慢城直播電商中心等,推動產業鏈條邁向新高度。
工業雨林拔節生長:
智造裂變擴能級 鏈式孵化育強企
企業是“倍增行動”的落腳點。政府有為、企業敢為,泉州錨定智改數轉、科技創新、載體支撐等實施路徑,在奮進的戰鼓聲中,一家家重點工業企業正涌動著增資擴產、實干爭先的拼搏熱潮。
追“智”逐“新”,成為泉州產業躍升的關鍵路徑。在安踏數智一體化產業園二期,輕載堆垛機、多層穿梭車、機器人等先進自動化物流設備精準作業,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革命性轉變。近年來,安踏通過數智化生產系統和智能化改造,將產品研發、設計,到生產過程管理和運營維護等全價值鏈串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如今,占地206畝、總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的安踏全球智慧創新產業園建設正酣,成為安踏持續深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一步。在茶產業領域,八馬茶業連續15年穩居安溪鐵觀音全國銷量榜首,成功秘訣在于其精心打造的智慧茶園、超級工廠和數字化運營體系,構建起全鏈條茶業新質生產力。
以創新研發為翼,泉企正跨越重洋,開拓更廣闊的天地。作為國內領先的科學運動服務商,舒華體育秉承“高創新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已斬獲國家專利技術近400項,主導、參與40余項國際及團體標準制定。2024年,舒華國際業務成功進軍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增客戶超40個,今年還將開設第一家海外公司,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渠道。老牌企業泉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制磚機械領域實現華麗轉身,成為“智能工廠標桿”。該企業董事長傅炳煌表示,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賦能新產品研發,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今年企業產值較去年同期增長30%。
園區載體為企業增資擴產筑牢根基,有效拓寬產業發展邊界。福建春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正式入駐安溪縣龍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今年4月部分投產,全面投產后預計今年產值可突破1億元。“安溪的‘倍增計劃’讓企業享受到技改貸、工廠用電補助、省級‘專精特新’獎勵等福利。”該企業董事長賴德榮說,這給予企業增資擴產極大的信心。
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是提升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在南安奧飛智能衛浴產業園,從原材料篩選到毛坯殼體打磨,從鑄造到組裝,一個個環節緊密相連,實現了“上下樓即是上下游,左右鄰就是產業鏈”。園區以九牧集團為“鏈主”,招引上下游企業350家,產業集聚度從32%提升到83%,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從35%提升到85%。“多虧了九牧這個‘領頭羊’,讓我們這些上下游企業也嘗到了‘甜頭’。”為九牧提供電子和智能組件產品的鏈員企業銳潔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參與九牧集團供應鏈質量賦能項目,企業的品質異常批次不良率下降35.45%,為公司開拓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眼下,一個個工業項目“拔節生長”“拉弓滿弦”。福建陽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0億元的竹纖維全生物降解材料生產線項目一期一階段已全面投產;中化東大(泉州)有限公司投資10.24億元的24萬噸/年聚醚多元醇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10個月,刷新國內化工新材料行業建設速度……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技術創新的驅動力、產業協同的聚變效應,正匯聚成泉州工業經濟向更高能級躍升的澎湃動能。萬億之城的新征程上,“倍增行動”的戰鼓聲,正與萬千企業增資擴產的機器轟鳴聲同頻共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